离恨重叠,破题儿第一夜。想着昨日受用,谁知今日凄凉?
说起“破题儿”这个词,原来以为是指古代文人试帖诗及八股文形状用一两句话说破题目的要旨。后来,看了黄梅戏《桃花扇》才知道“破题儿”也指的是女人的第一夜。
在黄梅戏《桃花扇》中,明末复社才子侯朝宗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洞房花烛夜有一段“秦淮烟月勘不透”的唱段,其中当侯朝宗唱过“琵琶声声把我的心扉叩,如泣如诉添温柔。人前怎解芙蓉扣,盼到灯昏喜宴收”之后,李香君便唱道:“春情无限容姿秀,容姿越秀越怕缠头。今宵破题儿交君手,见惯花底心也羞。”这里李香君所说的“破题儿”便是女人第一夜的意思。那么,“破题儿”为何成为女人第一夜的意思呢?其实,“破题儿”与“破天荒”有同样的意思,就是第一遭的意思。在古代,文人们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也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宋代文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古代科举制度是逐级选拔的,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选送本地区成绩最好的人入京赴试。唐朝时期,荆南地区派人参加京城会试,几十年竟没有一个人能考中举人。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把那里遣送的考生称做“天荒解”。
唐朝的荆南地区就是包括荆州在内鄂西地区。说起来,荆州应该是很有文化的地方,《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战事好都发生在那里,关羽还为了争夺荆州送了性命。这地方不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还出过一些着名文人,最大牌的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着名文人屈原。
按说这里也算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了,可是到了唐代,文曲星好像一下就不光顾这里了。《北梦琐言》中提到的“衣冠薮泽”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衣冠”指的是文人,“薮泽”的意思是荒地,用今天的话来说,唐代的荆州是一个如同“天荒”一样的文化荒地。
“天荒”,本来指浑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比如盘古开天地。这里的天荒是指荒而落后的地区。把荆南地区称做“天荒”,是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有一个人能金榜提名的。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即公元850年,荆南地区有一个名叫刘锐的应试考生终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及第,总算破了“天荒”。当时,魏国公崔弦镇守荆南一带,得知刘锐考中进士,便写信表示祝贺,并赠他70万“破天荒”的钱。刘锐不肯接受崔弦所赠之钱,在给崔弦的回信中写道:“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意思是说,这么多年没有考中进士的,是人的原因,并不是天数。
看来,刘蜕这人不仅挺有文采,而且还是挺明白之人,以致后来官至中书舍人,负责拟皇帝的诏旨。但是,刘蜕的官运并不“亨通”,后来,他因为指责当时宰相的儿子利用权力搞特殊化,结果被贬到外地去做小官了。除了“破天荒”之外,“破题儿”也被称之为第一遭。“破题儿”这个词原出自八股文。八股文由八个部分组成,头一部分叫做“破题”,就是用一两句话说明题目的要义。比如作文题目是“馒头”,文章第一句就得写“馒头者,能吃的面团儿也”,告诉人家馒头的概念。这就叫“破题”,后来“破题”加了个“儿”字,被引申为女人第一次,或者女人的第一夜。在元代和明清的一些小说、戏文里都能看到“破题儿”这个词。
在元代文人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有两处说到“破题儿”这个词,都说的是女人第一夜的事情。第一处是在《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第二处是在《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望蒲东萧寺暮云遮,惨离情半林黄叶。马迟人意懒,风急雁行斜。离恨重叠,破题儿第一夜。想着昨日受用,谁知今日凄凉?”
《西厢记》中所说的“破题儿”,是因为西洛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千金崔莺莺一见钟情,但是,自从一天晚上月下听琴之后,多日不见崔莺莺,便害起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君瑞月下相会。是夜,崔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君瑞听到琴声,急欲与崔莺莺相见,便翻墙而入。崔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于是,崔莺莺就借探病为名,到西厢房中与张君瑞幽会。于是,崔莺莺便有了“破题儿”的第一夜。清代文人韩邦庆笔下的《海上花列传》第五十六回也写到了“破题儿”一词。第五十六回的题目就是“私窝子潘三谋胠箧,破题儿姚二宿勾栏”。在这一回中,姚二姚季莼到青楼妓院寻欢作乐,竟喝得酩酊大醉,“欲去送客,立起身来,登时头眩眼花,不由自主,幸而马桂生在后挡住,不致倾跌。桂生等客散尽,遂与娘姨扶掖季莼,向大床上睡下,并为解钮宽衣,盖上薄被。季莼一些也不知道,竟是昏昏沉沉一场美睡。天明醒来,睁眼一看,不是自家床帐,身边又有人相陪;凝神细想,方知为马桂生家。”就这样,“季莼醉后失检,公然在马桂生家住了一宿,斯固有生以来破题儿第一夜之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