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绽放中的花朵,像深海里的游鱼,像天堂里的天使……10月30日晚,意大利零重力舞蹈团《达·芬奇》登台上音歌剧院,6位舞者突破重力的禁锢,在没有任何道具的牵引下,悬空而舞,让上海观众大开眼界。
达芬奇热爱人体绘画,在他笔下,人体如建筑一般构建了他对艺术和哲学的理解,在人类史上留下一个个经典寓言。
2019年适逢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为纪念这一旷世奇才,意大利零重力舞团导演埃米里亚诺·佩里萨利制作了舞台作品《达·芬奇》。
作品一共15个段落,分别以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安吉利之战》《救世主》《天堂盛宴》等绘画为主题,铺设并展开精巧而华丽的舞蹈创作。
这部作品延续了意大利零重力舞蹈团一贯以来的空中魔幻风格。在仿佛不受重力和引力影响、无视物理定律的世界里,6位身姿健美的舞者上下漂移、纵横捭阖,组成种种梦幻画面和奇美造型。
“达·芬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三个主题,安杰利之战役、基督画像和女性,尤其是他笔下的女性特别传神。他的每一件作品都给了我深深的触动,后来它们凝聚成符号,成了我的灵感来源。”佩里萨利说。
佩里萨利早年研究哲学,还是一名有抱负的小说家,父亲去世后,年轻的他被迫停止哲学研究,开始以木匠、水管工、电工的身份工作。后来,他又转向戏剧创作和舞台艺术,因为动手能力强,他几乎包揽了舞台上的一切设计,有“戏剧工匠”之称。
一直以来,佩里萨利的创作都以文艺复兴时期或者巴洛克时代的题材为主,比如,以但丁长诗《神曲》为灵感创作的《神曲三部曲》,以达·芬奇画作为灵感创作的《达·芬奇》。
为了排演这些作品,佩里萨利走遍了意大利的古老剧院,专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剧院的机械制造工艺,从中提炼出编舞方法,在舞台上生产没有重力的“幻觉”艺术。
意大利零重力舞蹈团现有6名舞者,均有芭蕾舞和现代舞功底,另有数人负责后台技术和操作机械。幕前的舞者需要和幕后的机器密切配合,才能让身体“飞起来”——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和适应过程,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也因此,这些作品不仅对舞者充满挑战,同样很考验幕后团队的操作能力。
“我是幻觉的制造者,如果你想要普通、日常的视觉,你走在大街上就可以有了,剧院就是要制造幻象,这才是人们走进剧院的理由。”佩里萨利说,“我希望先感动你的眼,再感动你的心。”
2006年,意大利零重力舞蹈团受邀在都灵冬季残奥会闭幕式上演出《奥菲欧与尤丽狄茜》,技惊四座。2016年,舞团带着《神曲三部曲》首次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从此与上海结缘。被问及为何又把《达·芬奇》带来上海国际艺术节,佩里萨利笑说,“是上海选择了我。”
早在14年前,佩里萨利就来过上海了,“上海很摩登。那时候我已经很震惊,感觉它就像纽约,充满了活力和动感。14年后再来,我不得不说,上海已经超过纽约,比纽约更具有当代感。而且我觉得上海更有趣了,不管是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还是博物馆,甚至街边的雕塑,都让我流连忘返。”
“14年来上海变化非常大,中国的变化也很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名气,以及全世界看待中国的眼光,今非昔比。”佩里萨利说。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王若帆_NBJS9515